热点要闻更新

热点要闻推荐

热点要闻热门

安徽省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项目规划(2019—2020年)

2021-06-06 00:03:59 +0000 UTC

一、基本情况和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安徽地处长江中下游,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 总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323万人,是中部地区农业大省。下辖16个省辖市,8个县级市,53个县,44个市辖区。截至2018年末,地区生产总值30006.8亿元,人均 GDP达到47712元。2019年上半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655元。

我省现有深度贫困县9个,分别是石台县、阜南县、临泉县、利辛县、太湖县、望江县、霍邱县、金寨县、萧县。截止2018年底,深度贫困村有34个,深度贫困县辖区内总人口1080.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15.25%,其中义务教育适龄人口104万人。深度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总人口20.2万人,占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总人口42.37%,其中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适龄人口27422人。深度贫困县辖区内现有义务教育学校2701所,在校学生103万人。

全省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741所,在校学生666万人。寄宿制或半寄宿制学校4788所,寄宿生112.3万人,其中:小学寄宿生26.1万人,寄宿率5.7%;初中寄宿生86.2万人,寄宿率41.2%。乡村小规模学校4583所,在校学生16.7万人,其中:小学4486所,在校学生16.1万人;初中97所,在校学生6190人。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6179.6万平方米,其中:小学校舍3213万平方米,初中校舍2966.6万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7.03平方米、初中14.2平方米;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小学6.6平方米、初中10平方米;生均仪器设备值,小学289元、初中635元;生均图书,小学18册、初中30.5册;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14台、初中18台。

近年来,我省通过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和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项目,较大地改善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12-2018年,共投入基础教育各类项目资金449.7亿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占81.4%。经过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努力,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为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工作基础。

(二)现状分析

我省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办学条件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一是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均校舍面积7.03平方米,与省级办学标准的8.5平方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部分学校教学及教辅用房还有缺口;部分学校运动场地、围墙、大门、校园绿化等配套设施不完善;部分寄宿制学校还存在厕所、洗浴设施、锅炉等设施不配套问题。二是城镇大班额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三是部分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等总量不足,部分学生课桌椅需要更新。三是部分学校和教学点的校园网和智慧课堂等信息化建设任务较大。

随着人口变动、城镇化进程和随迁子女就学需求等因素,县镇大班额和办学条件改善压力增大,需要通过补缺补差进一步巩固提高。“两类学校”的师生教学、生活用房等配套设施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学校及教学点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规划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规划目标

本次规划总资金需求69.25亿元,规划目标和资金用途为:建设校舍229.5万平方米;建设运动场地及其他附属设施173.5万平方米;购买教学、生活设备11.5亿元,其中用于购置计算机、信息技术及教学仪器设备9.98亿元。争取在规划目标年,达到以下目标:

一是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细化经省政府审定的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2019-2020年工作任务,争取到2020年底,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全省大班额比例控制在3%以内。

二是加强两类学校建设。科学合理设置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对照我省办学标准,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编制缺口清单,力争2020年底前,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

三是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和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到2020年底,完成100%的贫困地区规划长期保留的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任务,建成46%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提升农村学校互联网络带宽接入水平,逐步形成校园网络全覆盖。

(二)重点任务

全省共有105个县(市、区)的3839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校纳入项目规划,都是在布局调整中长期保留的学校,且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为主,兼顾城市和县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

一是妥善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建设教学及辅助用房129.3万平方米,配备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5.8万套、图书78.8万册、课桌凳3万套。到2020年底,基本消除大班额,合理分流学生,满足农村学生进城入学的需求。

二是改善两类学校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两类学校1363所,建设教学及辅助用房37.5万平方米、学生生活用房27.6万平方米、运动场地58.5万平方米,购买教学、生活设备3.64万套,补齐两类学校短板。

三是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购置计算机、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含多媒体教学、教育信息化、专递课堂、同步课堂等)设备9.8万套,配备多媒体教室2557间,增加更新互联网接入学校688所、“三通两平台”应用学校687所,支持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和乡村智慧学校建设。

三、规划资金和年度安排

(一)规划资金

规划总资金需求69.2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43.22亿元(统筹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中央专项资金21.8亿元、校舍维修改造中央资金12.97亿元和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资金8.45亿元),省级资金15.3亿元(包括省级专项资金和省级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地方和其它资金10.73亿元,由市县自筹解决。

(二)落实地方资金的具体措施

一是落实县级主体责任。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以县为主”管理,各地要统筹上级转移支付和当地财力,做好经费保障工作。二是加强对资金和项目的统筹,提高各类资金使用的综合效果,避免重复交叉或支持缺位。三是加强资金监管,省级财政、教育部门联合出台了《安徽省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皖财教〔2019〕1042号),坚持加大投入与强化管理相结合,既对市县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管,也对市县的资金落实情况进行动态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落实到位、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严防资金浪费或被套取、挪用、截留。

(三)年度安排

2019年安排资金34.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0.2亿元,省级资金7.4亿元,市县资金6.9亿元;规划建设校舍面积118万平方米;建设运动场地及其他附属设施90.2万平方米;购买教学、生活设备6.4亿元,其中用于购置计算机、信息技术及教学仪器设备5.47亿元。

2020年安排资金34.7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3亿元,省级资金7.9亿元,市县资金3.8亿元;规划建设校舍面积111.5万平方米;建设运动场地及其他附属设施83.3万平方米;购买教学、生活设备5.1亿元,其中用于购置计算机、信息技术及教学仪器设备4.51亿元。

年度资金安排将视资金量及项目前期情况作适当调整。

四、预期效益

到2020年底,列入规划的105个县区,在校学生数预计增加17万人;所有纳入规划的学校,生均教室、食堂、厕所等面积全部达到省级办学标准,寄宿生生均宿舍面积达到4.9平方米,生均体育场地达到8.1平方米。生均图书达到30册,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数达到17台,网络多媒体教室、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校园网全部配齐,“三通两平台”全部应用。综合以上,共有231.3万在校学生、29.5万名寄宿学生直接受益。

随着“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实施,绩效目标任务的完成,将全面改善我省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特别是两类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缩小学校、城乡和区域间的差距,切实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通过加大办学内涵建设,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和环境,教育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义务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彰显社会公平。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省级部门联合制定了《安徽省关于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省市教育部门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作、各负其责。各项目县建立相应的组织机制,确定熟悉业务的精干人员,具体承担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并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责任体系。

(二)强化项目管理。继续坚持“五统一”管理模式,实行定期调度、月通报、倒排工期、监督检查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程序,积极履行监管职责,切实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确保顺利实施和有序推进。

(三)突出工作重点。在薄弱学校全覆盖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的原则,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同时,我省还将结合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适当集中投入,做到综合实施,有效利用,资金不留缺口,工程不留尾巴,避免重复建设,防止“撒胡椒面”,确保项目学校筛选确定一所、安排改造一所、安全达标一所。

(四)加强动态监管。依托我省自建的校舍预警管理系统对“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工作和每所学校的建设内容和项目实行动态监控和全程管理,及时主动向社会公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相关信息,全力打造阳光工程和廉洁工程,确保实施效果。

(五)开展绩效评价。制订“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工作绩效评价方案,根据年度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量化评分,以大班额消除、两类学校达标和智慧学校建设情况为重点开展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项目县区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也作为下年度安排资金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