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规划更新
其他规划推荐
其他规划热门
罗田县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
2023-03-02 15:20:44 +0000 UTC一、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县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快,商务事业由起步到发展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商务经济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十一五”期间,全县自营进出口企业由“十五”时期的9家增加到13家,增长45%;外贸出口由“十五”期末的305万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000万美元,增长555.8%,连年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县新增外商投资企业3家,利用外资900万美元,较“十五”时期增长10%;招录外派海员共计70人次。项目建设亮点纷呈。“十一五”期间,我们抢抓国家商务部实施十二项工程的机遇,积极争取一批工程落户我县,为我县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外贸出口作出了较大贡献。一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到2010年底,全县新建日用品消费乡级农家店10家,村级店278家,乡、村覆盖率达80%、67%;新建农资乡级店 7家,村级店100家,乡、村覆盖率达 58% 、24%;初步形成了以县级店为龙头、乡级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经营网络。二是“东桑西移工程”。经过多方努力,07年,我县被国家商务部批准为“东桑西移工程”全国首批50个万亩桑园基地县之一,浙江金富春集团投资的湖北金罗丝绸有限公司也成功落户我县,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桑蚕产业的恢复发展。在抓好以上两项工程的同时,我们努力争取上级商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千方百计培育项目申报载体,先后申报了农超对接、外贸区域性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流通业专项资金、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市场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等项目共50多个,为外贸出口企业和流通企业争取了近千万元的中央与省财政补助资金。城乡消费市场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达到27亿元,较“十五”时期增长77%;全县商品市场成交额2010年达到6.6亿元。尤其是家电下乡工程启动后,对我县的城乡消费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据统计,2009年元月份至2010年10月底,全县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71269台(件),实现销售额16300万元,兑付财政补贴1970万元,真正让农民朋友得到了实惠。内贸管理更加规范。认真贯彻落实《酒类流通管理办法》,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达到98%以上,酒类批发企业《随附单》使用率达到100%,让人民群众喝上了“放心酒”。加大生猪定点屠宰场(点)建设力度,全县已有三个乡镇建起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屠宰场,从源头上确保了肉品卫生质量,让人民群众吃上了“放心肉”。对全县67家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点进行了清理整顿,对第一批达标的46个经营点发放了达标标识牌,对21个未达标的经营点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使我县再生资源回收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县新建加油站11个,武英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2个,实现了12个乡镇、高速公路出口、重要建设工地都有加油站的目标,让人民群众用上了“放心油”。县城新建农贸市场2个,建材市场1个,家具市场1个,工业品市场3个,汽车交易市场2个,汽车报废回收中心1个;投资3000多万元对城东板栗市场进行了改扩建。全县12个乡镇都建起了农贸市场,农产品进超市逐步兴起。服务行业发展提速。宾馆饮食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设施明显改善,服务档次明显提升,接待能力明显提高。品牌代理、产品直销、直营连锁等新型流通业态全面登陆我县市场,物流配送业务逐步兴起。商务执法成效显现。“十一五”期间,商务行政执法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组建了商务行政执法大队,开通了12312举报投诉服务热线,加大了肉类食品、酒类、成品油、再生资源的行政执法工作,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提高了商务工作地位,扩大了商务工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