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规划更新
文旅规划推荐
文旅规划热门
漳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规划(试行)
2021-07-27 02:37:02 +0000 UTC漳州市是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人荟萃,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漳州的芗剧(歌仔戏)、潮剧、布袋木偶戏以及木偶雕刻艺术等誉满海内外;木版年画、剪纸、灯谜等民间传统艺术丰富多彩。拥有8个文化部命名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23个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00多处,市博物馆馆藏文物9863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9项。漳州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法缘相循,商缘相连,文缘相承。台湾同胞的开漳圣王信仰、关帝信仰、保生大帝信仰、妈祖信仰这四大民间信仰中,祖宫祖庙多数在漳州。全市共有涉台文物243处,既是维系海内外闽南人情感的重要根基,也是开展对台工作的重要平台。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2006年春在福建视察时又指出: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促进闽台交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80%以上台湾居民的祖籍地在福建,闽南话是台湾主要方言,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仰、歌仔戏、南音等都深深扎根在台湾民众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运用这些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些指示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台政策的新思维新发展,也为漳州发挥得天独厚的对台优势提供了机遇。2008年7月,福建(漳州)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仅代表着我市的文化生态保护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而且为拓展对台交流领域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