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报告更新
外部报告推荐
外部报告热门
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
2021-06-05 03:32:58 +0000 UTC目录
第一部分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总则 1
1 评估技术路线 3
1.1 评估目的与依据 3
1.2 评估内容 4
1.3 评估的方法 5
1.4 评估技术路线与评估框架 5
第二部分总体规划实施成效评估 9
2 城市概况和总规编制情况综述 11
2.1 城市概况 11
2.2 建国后的几次规划(1959—1979) 12
2.3 实施评述 12
2.4 1980版总规 12
2.5 1996版总规 14
2.6 2010版总规 15
3 总体目标实现情况 17
3.1 城市性质定位 17
3.2 经济与产业 22
3.3 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24
3.4 城市规模 25
3.5 问题分析 25
4 市域城镇体系建设及空间管制 27
4.1 市域城镇体系建设 27
4.2 市域空间管制 28
4.3 问题分析 30
5 城市用地建设 30
5.1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强制性内容) 30
5.2 中心城区重点空间管制(强制性内容) 33
5.3 用地规划布局 35
5.4 阶段性目标实现情况 37
5.5 问题分析 37
6 城乡综合交通建设 38
6.1 重大市域交通设施建设 38
6.2 东部城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强制性内容) 38
6.3 西部城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强制性内容) 39
6.4 山南新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强制性内容) 40
6.5 各片区间的快速交通联系 41
6.6 阶段性目标实现情况(待核实) 42
6.7 问题分析 44
7 重大公用设施建设 44
7.1 市域重大公用设施建设 44
7.2 给水工程建设(强制性内容) 45
7.3 排水工程建设(强制性内容) 47
7.4 供电工程建设(强制性内容) 48
7.5 电信工程建设 49
7.6 燃气工程建设(强制性内容) 49
7.7 环卫工程建设(强制性内容) 50
8 公共中心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51
8.1 公共中心体系建设 51
8.2 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强制性内容) 52
8.3 其他公共设施设施 53
9 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建设 54
9.1 城市公园建设(强制性内容) 54
9.2 景观风貌建设 55
第三部分总体规划实施机制评估 57
10 总体规划实施机制评估 59
10.1 总体规划的决策管理机制评估 59
10.2 总体规划的实施保障机制评估 60
10.3 总体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评估 60
第四部分总体规划实施的适应性评估 69
11 总体规划实施的适应性评估 71
11.1 淮南市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71
11.2 发展趋势预测 73
11.3 小结 74
第五部分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总结与建议 75
12 评估总结 77
12.1 规划实施成效和挑战 77
12.2 规划实施机制 78
12.3 规划实施的适应性 79
13 对下一步规划建设的实施性建议 80
13.1 经济与产业发展 80
13.2 人口规模增长与城镇化动力 80
13.3 空间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81
13.4 道路交通优化与完善 81
13.5 景观风貌品质的提升与整合 81
13.6 建立总体规划动态维护的方法和机制 81
13.7 建立职能部门间的规划协调机制 86
附录一:城乡居民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87
1 居住情况 90
1.1 居住地区 90
1.2 本地居住时间 91
1.3 住房条件 92
1.4 住房类型 93
1.5 代际居住情况 94
1.6 居住区域周边环境 95
1.7 搬迁意愿 96
1.8 考虑搬迁的原因 97
1.9 可承受的房价 98
1.10 愿意购买的房屋类型 98
1.11 在淮南市的理想居住地点 98
2 公共服务 99
2.1 近年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的方面 99
2.2 教育设施情况 100
2.3 医疗设施情况 101
2.4 文化设施情况 102
2.5 休闲娱乐设施情况 103
2.6 体育设施情况 104
2.7 养老设施情况 105
2.8 社会保障情况 106
3 交通出行与外出务工 107
3.1 交通出行方式 107
3.2 通勤时间 108
3.3 交通联系 109
3.4 公共交通情况 110
3.5 道路交通主要问题 110
3.6 周边最常去的郊野旅游景点 111
3.7 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地点 112
3.8 家庭成员外出打工情况 113
4 城市发展与建设评价 114
4.1 政府部门在城市建设中的表现 114
4.2 淮南市近5年发展评价 115
4.3 未来淮南市拓展的方向 115
4.4 近年城市发展存在问题的领域 115
4.5 对旧城改造(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的看法 116
4.6 对山南新区建设的看法 116
4.7 居民对人口变化的感受 117
4.8 沉陷区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及治理成效 118
5 城市总体规划认识 119
5.1 对于2010版总体规划及其他规划的了解 119
5.2 了解淮南市发展和规划的主要渠道 120
5.3 城市规划在淮南市建设中的作用 121
5.4 对城市规划的参与 122
5.5 对城市性质的看法 122
6 答卷人概况 123
6.1 性别、年龄 123
6.2 户籍 124
6.3 受教育程度 125
6.4 职业 126
6.5 家庭收入 127
附录二:相关规划梳理 128
1 国家层面相关规划编制情况 129
1.1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29
1.2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130
1.3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09-2015) 130
1.4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 131
2 安徽省层面相关规划编制情况 132
2.1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 132
2.2 安徽省十二五规划 136
2.3 安徽省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 137
2.4 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140
3 区域层面相关规划编制情况 144
3.1 沿淮城市群规划 144
3.2 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年) 151
3.3 合淮同城化总体规划(2008-2020) 154
4 周边城市规划规划编制情况 156
4.1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156
4.2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公示稿) 157
4.3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公示稿) 158
4.4 毫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公示稿) 158
4.5 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公示稿) 159
4.6 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公示稿)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