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报告更新

原创报告推荐

原创报告热门

淮南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2019-12-16 11:58:58 +0000 UTC

目录
一、发展背景分析 1
(一)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蓬勃兴起 1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快速发展 2
(三)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加快 4
(四)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全面推开 6
(五)资源型城市面临转型发展要求 7
(六)安徽全省实现国家战略全覆盖 8
二、发展优劣势分析 10
(一)发展的优势分析 10
1、宏观政策效应叠加,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优越 10
2、资源禀赋基础雄厚,产业发展要素优势突出 10
3、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对外交通经济联络便捷 12
4、科教资源相对富集,产业发展人才支撑较强 13
(二)发展的劣势分析 14
1、产业结构失衡,技术创新有待提高 14
2、区域竞争激烈,错位发展日益迫切 15
3、产城互动松散,融合配套支撑不强 16
4、高端人才不足,面临外部依赖制约 16
三、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和开发原则 18
(一)指导思想 18
(二)功能定位 18
1、高新技术发展的先行区 18
2、加快转型发展的引领区 19
3、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19
4、产城融合发展的实践区 19
(三)开发原则 20
1、科学发展、统筹开发 20
2、聚焦重点、打造优势 21
3、错位发展、彰显特色 21
4、创新机制、强化服务 22
四、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24
(一)发展目标 24
1、总体发展目标(2013-2020) 24
2、近期发展目标(2013-2015) 25
3、远期发展目标(2016-2020) 26
(二)发展战略 27
1、实施高新技术导向战略,聚焦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28
2、实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布局 29
3、实施创新引领发展战略,构筑淮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30
4、实施低碳循环率先战略,着力打造经济转型发展引领区 31
5、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互动发展 32
6、实施投资环境提升战略,不断增强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力 33
五、主要产业发展 35
(一)重点发展三大主导产业 36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36
2、新能源产业 38
3、生物技术产业 40
(二)优化提升三大优势产业 42
1、装备制造业 42
2、新材料产业 44
3、节能环保产业 45
(三)配套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 47
1、研发服务业 47
2、现代物流业 48
六、产业空间布局 51
(一)布局基本原则 51
1、有利于功能优化互动 51
2、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 51
3、有利于实现循环发展 52
(二)总体布局结构 52
1、中心园区 53
2、西翼园区 54
3、南翼园区(原现代产业园) 55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7
(一)构建高效开发推进体系 57
1、加强组织领导 57
2、加大政策支持 58
3、强化能力建设 58
(二)构建高效招商引资体系 59
1、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59
2、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 59
3、积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60
4、加大招商引资对外宣传 60
5、争取税收优惠政策突破 60
6、完善非税经济优惠政策 61
(三)构建开发资金保障体系 61
1、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 61
2、理顺开发投资融资体制 62
3、创新基础设施资金来源 62
4、拓宽高投公司融资渠道 62
5、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 63
(四)构建高效公共服务体系 63
1、行政审批服务平台 63
2、投资融资服务平台 64
3、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64
4、产学研用合作平台 65
5、创业服务支撑平台 65
(五)构建人力资源培育体系 66
1、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66
2、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66
3、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措施 67
4、配套建设人才保障住房 67
5、设立人才供需服务中心 67
(六)构建对外互动合作体系 68
1、推进与东部发达地区全方位合作 68
2、加强与东部高新区项目对接协作 68
3、加强与东部高新区信息交流合作 68
(七)构建基础设施保障体系 69
1、交通基础设施 69
2、高速信息网络 69
3、能源保障体系 69
4、水利基础设施 70
(八)构建民生安置保障体系 70
1、加强农村居民动迁安置房配套建设 70
2、落实动拆迁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政策 71